新闻中心

南昌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度)

日期: 2025-02-21

附件2



南昌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度)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南昌大学

代码:10403

授权学科(类别)

名称:机械工程

代码:0802

授权级别

þ博士

硕士


2025 1


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包括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学科体系,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具体学位授权点如表1-1所示。

2024年,学位点共16位博士和104位硕士获得学位,就业率达100%;新晋博士/硕士指导老师13人;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其中蔡锦等同学五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王增博士获2024年江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刘艳等五名硕士获江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学位点新增研究生工作站2所,新组建智能机器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4人次获得省级和行业学会科技奖励,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8项,单笔经费超百万的横向课题达19项;2人获2024赣鄱俊才支持计划-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人才项目;在2024年发表了SCI/EI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52项发明专利。

1-1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学位授权点

学位类别

授权点类别

学术学位

080200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0200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01(全日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全日制)机械电子工程

03(全日制)机械设计及理论

04(全日制)车辆工程

05(全日制)智能制造工程

06(全日制)医疗器械工程

专业学位

085500机械硕士学位授权点

01(全日制)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全日制)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03(全日制)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04(全日制)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05(全日制)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06(全日制)机械工程(医疗器械工程)

07(非全日制)机械工程(不分研究方向)

2.学科建设情况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旨在为机械工程领域培养从事机械工程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围绕制造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与社会服务,尤其重点面向新能源汽车、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工程等江西省重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机械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装备与制造管理、智能医疗器械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目标为引领江西省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同类学科先进行列,成为国家和江西省区域机械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六大研究方向对接江西省重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医药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强有力支撑。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加强了我校教育科研平台的建设,拥有智能机器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江西省装备制造行业产教战略联盟、江西省汽车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江西省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南昌大学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创新研究院和现代医疗器械产业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力支撑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专业获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3.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的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分别如下所示:

A)2024年招收博士14人、学硕37人、专硕74人;

B)2024年在读博士37人、学硕109人、专硕209人;

C)2024年毕业获得学位:博士16人、全日制学硕43人、专硕61人;

D)2024年就业情况:毕业的16名博士就业率88%;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104人,就业率为100%。

E)2024年学位点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12人,升学4人,考取公务员3人、事业单位3人,其余就业均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4.研究生导师状况

学位点研究生导师结构如表1-2所示。共有导师61人,其中博导24人,博士学位比例达88.5%,正高级比例约占57.4%。

1-2 研究生导师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年龄分布

学历结构

导师人数

行业经历教师

25岁及以下

26至35岁

36至45岁

46至59岁

60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正高级

35

0

0

9

16

10

30

3

35

35

副高级

21

0

2

12

7

0

19

1

21

21

中级

5

0

1

4

0

0

5

0

5

3

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

总计

61

0

3

25

23

10

54

4

61

61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激励学位点研究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学位点研究生思政工作努力在凝心铸魂、汇聚力量方面走在前,在服务研究生发展方面勇争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善作为;坚定落实研究生院、研工部和先进制造学院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筑牢安全底线

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就交通、消防、反诈骗、防溺水、网络舆情、心理健康等进行宣传教育,并纳入日常工作。(1)实行研究生外出学习审批并建立台账。研究生由于科研或实践的需要,经导师同意后,可以到外单位进行培养,但需要进行审批,明确研究生外出实习的主体安全责任,强化研究生与导师和辅导员保持好沟通和联系。(2)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心理健康台账。因学业压力、情感变化或家庭突发变故,一些研究生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安全危机,对此情况高度重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协调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困难,通过谈话倾听等方式,化解安全危机,评估研究生心理状况并建立心理健康台账。(3)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家长双轮驱动。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心理普查和重点人群测试,跟进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和心理状况;继续推进落实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发挥导师在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时关注跟进心理异常学生的动向;发挥家长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支持和协同作用,定期与心理异常学生家长沟通,跟进学生近期动向。(4)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持续做好网络安全专题教育,让研究生深入了解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我国网信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应对举措高校网络安全隐患及典型案例校纪中有关网络安全的规定涉校问题反映渠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时,自觉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关注个人的信息安全,关注国家反诈中心APP,不断提升识骗、防骗和拒骗的能力,鼓励同学们共赴网络信息安全的星辰大海。(5)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对全体研究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杜绝“翻墙”行为,提高研究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疆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和特困生、心理异常学生台账,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教育引导,及时了解跟踪学生动态和需求,筑牢安全防线。

(二)规范党团建设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党员骨干队伍,推进党团支部建设。党支部健全支部委员会,充分发挥支委会核心作用,有序推进党的建设工作;规范召开换届选举大会,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全年发展学生党员21人;规范开展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规范转出毕业生党组织关系39人,转入新生党员28人。党团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丰富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内容形式。

多形式提升党支部活力,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2024年,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共青团员前往方志敏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忆初心·砥砺奋进强党性”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团员等开展“文明在行动 安全记心中”、“交通文明倡导者 共筑安全出行路”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发出基层党支部活力,切实增强了党支部政治功能。

做好发展研究生党员工作。2024年,党支部研究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2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理工一部分党校培训;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坚持标准,严格对教育考察对象的政治审查,发展预备党员21人。

(三)加强全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分管领导直接领导、指导部署工作,分管领导定期向学院主要领导汇报研究生思政工作情况,召开辅导员专项工作会议传达布置学校、校党委研工部重要精神;辅导员向分管领导汇报学生工作情况。

二是辅导员按照年级专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班会,加强学位点研究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强化全院研究生网络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筑牢网络舆论宣传阵地。

三是研工队伍多次走访研究生寝室,深入了解研究生在毕业就业、科研学习、校园生活、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强学生关心关爱,协调解决合理诉求,提高学院管理服务质量。

四是通过研究生群团组织,包括研究生会、党支部、团支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党日或团日活动,打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带领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根据修订的《机械工程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版)》、《机械工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版)》和《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版)》,确定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疗器械工程等六个培养方向,其中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详细如表3-1所示。

3-1 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

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

序号

培养方向

主要内容、特色与意义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面向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围绕超精密与激光加工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制造业信息化以及智能检测技术等领域,提升制造业整体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培养能在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人才。

2

机械电子工程

以江西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机器人及其自动化为契机,围绕机器人技术、先进焊接技术等领域,重点开展焊接自动化控制装备、光纤智能结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智能人机交互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培养能在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人才

3

机械设计及理论

面向现代机械装备设计,围绕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重点在机械表面/界面科学与性能控制、现代机械装备设计与分析、产品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设计、机器人机构学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培养能从事机械装备与产品设计的研究和技术人才

4

车辆工程

面向汽车制造业领域,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设计、控制技术、智能汽车及其应用,主要研究与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技术,如电池管理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整车管理技术;以及与汽车结构与优化设计相关的技术如汽车碰撞特性及其仿真、汽车轻量化技术、汽车新材料及精密成型技术、汽车零部件成形仿真与优化设计,培养能在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人才。

5

智能制造工程

面向智能制造方向,以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为对象,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重点研究智能化制造技术、装备、工艺与管理等,开发相关产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实现智能化制造系统,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培养能在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人才。

6

医疗器械工程

面向医疗器械工程与技术方向,通过医工结合、学科交叉,重点围绕医疗器械与装备开展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制备、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开发、医学信息检测与诊断技术开发、医学临床诊断仪器及医用治疗仪器研制等,推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培养能在医疗器械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和各方向的培养内容、特色,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具体如下表3-2所示。

3-2 2024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010008

英语

64

3

1

考试

002903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考试

业课

22400003

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

32

2

1

考试


5915007

机械工程新进展

32

2

1

考查

5916005

智能制造技术

32

2

2

考查

5916006

医疗器械概论

32

2

2

考查

5916008

流体传动与传热数值分析

32

2

2

考查

591601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32

2

2

考查

5916015

机械制造系统建模

32

2

2

考查

5916028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

32

2

2

考查

5916035

机械系统分析与综合

32

2

2

考查

5916036

聚合物成型机械创新和优化设计

32

2

2

考查

5916039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32

2

2

考查

5916040

智能仪器与系统设计

32

2

2

考查

5916042

现代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与装备

32

2

2

考查

本学位点设立大课程体系(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模块。按照并执行新制定的培养方案2024年,博士生开设了公共必修2门、专业必修2门、专业选修课11门;硕士生开设了公共课6门、专业必修2门、专业选修课24门。

2.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2024年,学校开展了机械工程学位点博导、硕导增选工作,表3-3为新增选博士及硕士指导老师。

3-3 2024年学位点新增选指导老师

序号

学科名称

姓名

增选类别

1

机械工程

付艳恕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2

机械工程

石志新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3

机械工程

郭正华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4

机械工程

李小兵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5

机械工程

肖承地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6

机械工程

刘海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7

机械工程

谢贤达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8

机械

谭刚平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9

机械

洪金华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10

机械

赖勇来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11

机械

肖罡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校外导师

12

机械

周易

产业导师

13

机械

郭文星

产业导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学校和学位点组织2024年新晋上岗导师(包括由硕士生导师新晋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如表3-3所示)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分为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两部分,线上培训由研究生院组织,线下培训由学位点组织开展。其中,新晋的参培导师于 2024 年9月2日-9月14日参加“四有导师学院”在线研修项目,修满 16 学时,通过培训班考试,获得“四有导师学院”在线研修证书;线下培训由学位点立足学科特色,结合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培养全过程指导和质量把关等内容,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研究生导师培训。

3.学术训练情况

实行导师负责制,并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术群体的作用,成立由导师和相关学科指导教师组成的博士生/硕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生/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专题研讨和前沿讨论。学术活动环节2个学分,博士生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应参加1次校外学术活动,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硕士生要求至少参加6次学术活动(其中学术报告1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西省2024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立项表3-4所示研究生创新项目。



3-4 机械工程学位点2023年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项目

姓名

指导老师

题目

王子豪

刘建胜

高性能锂镧锆氧基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构筑及其热失效机制模拟研究

张友

章少剑

新型绝缘材料注塑成型自适应锁模系统研究

李伟

饶锡新

基于隐式多速度格子玻尔兹曼对Ga2O3 MOSFETs的热分析

黄滔

易美荣

高熵合金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摩擦性能研究

彭欢

熊鹏文

基于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的机器人触觉感知研究

4.学术交流情况

12024年12月,由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江西省机器人学会、上海市机器人学会、智能机器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承办2024年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国际学术论坛在昌举行,学位点博士生指导老师熊鹏文围绕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展开主题演讲

2)2024年6月,学位点刘建胜、熊鹏文参加了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2024年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交流会;2024年8月,刘建胜、易美荣等参加了广西大学承办的第21届全国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2024全国机械与材料工程学术研究会,2024年12月,学位点师生吴晓建参加了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承办的“2024 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制造业智能化创新发展”会议,做《基于车载传感器的非线性轮胎模型模型-路面附着系数协同辨识》学术报告。

3)学位点邀请丁文江院士做《轻氢之镁,稀土栽培-兼谈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学术讲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洪晟教授做《新时期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内涵与发展机遇》学术报告;华中科技大学黄威教授做《抗冲击生物材料的多尺度结构及其仿生制造》学术报告。此外,学位点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参加了2024中国汽车技术青年学者国际论坛、202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2024第三届ICVS中国自动驾驶感知融合技术峰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5.研究生奖助情况

1)学校对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实行的奖、助学金制度包括:

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0元,100%覆盖。

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100%覆盖。

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0元,按当年上级下达名额数评选,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1名博士生获国家奖学金

江西省政府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按当年上级下达名额数评选。

其他奖学金及奖励:根据博士研究生学习、科研及其他情况由企业、学校或导师进行奖励资助。

2)学校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的奖、助学金制度包括:

国家助学金:硕士生每生每年6000元 ,覆盖率100%;

国家奖学金:硕士生20000元;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4名硕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省政府奖学金:硕士生10000元;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3名硕士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硕士生每年每生4000-10000元,硕士每人每年平均6600元,覆盖面100%;

创新成果奖6000-50000元;

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研究生校友助学金:由先进制造学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捐赠成立,旨在激励研究生新生自强不息,资助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在校困难研究生完成学业;

企业奖学金:奖励金额按各类企业奖学金办法执行(按比例评审);

“三助”岗位:每年设立“助教”、“助研”、“助管”岗位

本学位点具有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详见表3-5。

3-5 机械工程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

2740b0a3f422441a81b01f8c525836d4.png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1)研究生创新能力保持良好势头

2024年全年参加各类竞赛,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5项。详细如表4-1所示。

4-1 2024年学位点研究生竞赛获奖

姓名

专业

赛事

级别

等级

颁奖单位

蔡锦

机械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4机器人排球挑战赛

国家级

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饶星泽

机械工程

2024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

国家级

一等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彭科

机械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

国家级

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彭科

机械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步兵机器人竞技奖

国家级

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黄志松

机械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

国家级

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谢近轲

机械工程

“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

二等奖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兰俊杰

机械

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据统计与分析竞赛

国家级

二等奖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彭伟杰

机械工程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4仿生足式机器人挑战赛(室内障碍)

国家级

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蔡锦

机械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4仿生足式机器人挑战赛(室内障碍)

国家级

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李鹏华

机械

“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

三等奖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彭凯

机械

2024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

省级

一等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

何钊

机械

2024年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

一等奖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兰俊杰

机械

2024年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

二等奖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

符杨涵

机械

2024年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

二等奖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万宏涛

机械工程

2024年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

二等奖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

2)学位点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为契机,结合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领域改革重点和难点,推动和深化本单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用创新的精神和改革的思路破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难点问题,以期为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4年,学位点导师李玉龙主持的《“思政+项目+竞赛+跨学科导师+国际化“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南昌大学研究生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刘勇主持的《工科研究生跨学科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南昌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二等奖。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学位点导师刘建胜主持的《面向卓越工程人才战略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南昌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立项。

3)经过学院组织专家评审,机械工程学位点1人获评江西省优秀学位论文,推荐4位研究生评选2024年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具体名单信息如下表4-2a和4-2b所示。

4-2a 2024年度获评江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名单

b61121e7bacc4b538dab544d8a82e95b.png

4-2b 2024年度推荐参评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14431dcc37be47dd84253d3c11a079c2.png

4)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共4位研究生获评南昌大学2024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具体名单信息如表4-3所示。

4-3 2024届机械工程学位点南昌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名单

 

 

伍芳荣

415900210040

邹亮

405900210036

章仔罗

405900210033

陈瑞华

415900210035

2.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学位点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刘建胜牵头申报获批了南昌大学产教融合研究生导师团队,此外,学位点2024年引进了凌李石保、谢贤达、刘海涛、吴盈章、毛元芳等人才力量。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青年教师队伍,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本地化企业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经历(或高校科研流动站-企业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经历)的比率快速上升,如,杨赞博士拟赴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制造博士后研究工作等,有力扩展了学位点师资队伍的工程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智力支持。

3.科学研究

1)研究生工作站。根据《关于开展 2024年省级、校级研究生工作站申报工作的通知》(南大研函〔2024〕59 号)要求,结合《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中对设站条件的相关规定,学位点在首批南昌大学研究生工作站中建设2家企业工作站,如表4-4a所示。

4-4a 机械工程学位点研究生工作站

序号

设站单位名称

联合培养学科或专业类别

工作站类别

1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机械硕士(机械工程)

企业

2

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机械硕士(机械工程)

企业

2)学科平台。本学位点目前建设有省级平台9个(如下表所示)、5个校级科研平台;拥有与机械工程学科相关的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980余台套,总价值4200余万元,其中,代表性仪器设备包括矿物材料微纳结构创成装置3D打印与激光再制造平台成套设备多功能材料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汽车车内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实验室总面积高达17266.31平方米,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实验和科研条件,拥有充足的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所有省级与校级平台信息如表4-4b所示。

4-4b 机械工程学位点省级与校级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名称

1

智能机器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2

轻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3

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

江西省装备制造行业产教战略联盟

7

江西省汽车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

8

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研究中心

9

江西省高性能精确凝固成形重点实验室

10

南昌大学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创新研究院

11

南昌大学机械电子研究所

12

南昌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13

南昌大学铁道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14

南昌大学摩擦学重点实验室

如表4-5所示,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导师主持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学位点导师主持/参与获行业奖一等奖3项。学位点教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见表4-6)、省部级课题(见表4-7)、服务社会的企业横向课题(见表4-8)、2024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培养项目上收获颇丰(见表4-9),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项目支持和经费支持。

4-5 2024年学位点教师主持/参与获奖情况

项目

奖励

负责人

等级

多孔介质多相流传热传质介观尺度求解算法与机理研究

江西省自然科学奖

张莹

二等奖

高性能含稀土镁合金冶金质量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2024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

刘勇

一等奖

高速铁路轨道动静态不平顺数据融合及高效精调关键技术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

吴维军

一等奖

全车速场景轻型商用车振动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吴晓建

一等奖


4-6 2024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单

d42e8bc84b0e4de4a9136cff2691515c.png

4-7 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获批省部级课题部分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

(万元)

项目来源

1

介观尺度孔洞缺陷影响下的增材制造金属蠕变-疲劳损伤理论与寿命预测

2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

2

大行程高可靠性直线导轨成套技术应用及高精装备研发

100

江西省重点研发项目

3

“应力诱导+组织调控”协同抑制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热裂纹机理

2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

热迁移效应下锡焊点界面化合物生长机制及其断裂机理研究

2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面向数据中心的多级微通道热管内相平衡机理及多级耦合机制研究

2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

高温摩擦环境下激光熔覆NiCrAlTaC涂层氧化层形成机制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非结构化空间环境下人机融合多模态智能感知与人机协同作业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

不同特性液体燃料在电场中的蒸发和燃烧特性及强化机理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冶金-力学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Q690钢焊接残余应力形成机理研究

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电场强化固着液滴蒸发的多尺度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

细胞絮凝对微藻全生长期光谱辐射特性的影响机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新能源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叶顶油膜调控机理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3

含有梯度孔隙结构的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热湿迁移机理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4

基于微球结构与热释电耦合的机器人柔性多模态接近-接触电子皮肤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

各向同性水凝胶微裂纹传感器的溶胀自组装及心肌检测应用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6

纳米多层膜改性吸波碳纤维的设计、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7

基于驻波多光谱光镊表征技术探究头颈癌外泌体中的诊断标志物组合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8

基于共光路法的衍射光栅节距误差测量方法的高精度化

10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8 2024年机械工程学位点获批横向课题部分名单(部分)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经费

(万元)

1

基于微波的非接触式呼吸、心率和血压监测装置开发

500

2

无创柔性可穿戴式心脏监护及连续血压测量装置开发

300

3

高端医疗器械及装备前瞻性技术服务

200

4

多智能高效低本去刺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300

5

新型绝缘子模具研发与样品试制

261

6

基于MXene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耐磨性能研究

253

7

新型绝缘子模具研发与样品试制

260

8

蒸发装置焊接工艺与耐蚀涂层技术的研发及模拟仿真

205

9

基于大数据和虚拟仿真的技术方案评估与优化

200

10

新型高温合金精密成型关键技术开发

120

11

跨平台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车网互动数字物理多时间尺度混合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

120

12

多工艺链下焊接H型钢变形机理与精准控制技术研究

105

13

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电磁振动分析与抑制

100

14

金属烟囱耐磨耐蚀涂层工艺研发与模拟仿真

100

15

复杂地形条件下搜救机器人仿生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100

16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

100

17

复杂结构整体精密铸造近净成形技术研发与全流程仿真研究

100

18

研中科技工作站及过敏源系统研发

100

19

基于顶点模型的群体细胞力学计算软件服务

102


4-9 2024赣鄱俊才支持计划-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经费

(万元)

1

多组元协同增强铜基摩擦材料的界面调控及其宽温域制动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青年科技人才托举项目

易美荣

80

2

基于飞秒激光微纳制造的碟式离心微流控细胞电转染方法研究,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学术类)

陈建锋

30

借助科研平台和导师科研项目,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了SCI/EI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52项发明专利。

4.国际合作交流

2024年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国际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南昌大学副校长杜建强、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文、上海市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钱晋武、学位点博士生导师熊鹏文出席论坛。东南大学宋爱国、湖南大学张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小平、上海交通大学曹其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延峰、学位点博士生导师熊鹏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李立德以及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兰锋、安徽爱观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张晓林、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梁锐围绕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展开主题演讲。

355dec30cc0e402780147f3ac343d8d6.png

1 2024年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国际学术论坛

“2024年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机械工程学位点3名博士研究生何世奇、周宏胜、韦琦(表4-10)获公派留学资格,进行为期1年的联合培养。

4-10 2024年联合培养博士生

姓名

性别

专业

所在年级

留学身份

留学单位

留学期限(月)

王子豪

机械工程

2023级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新加坡国立大学

12

何世奇

机械工程

2024级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马来亚大学

12

周宏胜

机械工程

2024级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马来亚大学

12

韦琦

机械工程

2023级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德蒙特福特大学

12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2024年,完成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自评估工作通过自我评估,总结凝练特色,认真查找影响质量的突出问题,并持续做好改进,对提升机械工程学位点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我评估,机械工程学位点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学位点博士招生指标偏少,目前机械工程学位点有博士生导师24名,但每年分配的博士招生名额偏少,博士招生指标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机械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同时,博士、硕士生源质量有较大提高空间,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吸引更多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生源。(2)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不足,目前学位点拥有一定数量的双千人才、赣鄱俊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人才10余人,但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亟待引育。

2.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4年度学位论文抽检:博士全部参加校盲审,硕士学位论文参加校盲审或者学院盲审,博士生和硕士生均100%通过。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1)本学位点每年博士生招生指标偏少,制约了学位点的发展,亟待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具体措施:一方面,普通招考博士和专项博士并行招生,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属性,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统筹规划申报机械专业博士点。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研究生导师数量,提升研究生导师质量。具体措施:培养和引进(柔性)高层次国家级人才,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