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期: 2025-05-16

仪器仪表工程(085407专业

一、培养目标、学制与学习年限、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仪器仪表、传感与控制、机械电子、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微机电系统等多学科综合特长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使之成为适合于在仪器仪表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行业竞争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具体要求:

l、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进取意识、团队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勇于解决国家急需的“卡脖子”技术的精神。

2、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工程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工程、科研、教学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坚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


学制: 3

最长学习年限: 4  

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与学科点(或课题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l、研究生通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以研究生选导师(多志愿)为第1优先级,以导师选研究生为第2优先级,结合专业协调机制进行,力求达到满足师生意愿与专业协调发展的平衡。

2、导师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生的具体条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一个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手段与方法,并具有—定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3、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不少于一年时间。为尽快适应和尽早规划论文研究工作,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需投入适当的精力,熟悉和参与导师课题组的科学研究活动。强调研究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需到行业或企业实际部门实习实践。

4、每个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应有各自独立的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判断,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因课题难度大或时间跨度长等原因,同一课题确有必要由多名研究生合作完成,参与课题的每一个研究生必须有各自独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且其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能够达到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量和难度的要求。

应修学分:课程学习总学分为  32-34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  13  学分),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1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

二、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1

精密仪器及精密机械

主要研究精密测量系统、精密机械系统、医疗仪器、微机电系统,在机器人传感与控制、力触觉感知、多模态信息融合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对促进精密仪器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多学科交叉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工程意义。

2

测试计量技术及智能仪器

主要研究测试计量仪器仪表的基础理论、产品研发、计量特性及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高速铁路数字化测量与监测技术、环保仪器、物联网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对促进仪器仪表研究服务社会、贴近应用、紧跟时代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

3

精密制造中的测控仪器

主要研究超精密加工理论与装备及其测量技术、精密加工过程在线测量技术、精密零件检测仪器研发与应用,在超精密测量与加工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对仪器仪表技术研究的内涵发展和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

4

光机电一体化及测试技术

主要研究三维图像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在裸眼3D显示、光机电复合测量技术、机器视觉检测、超声相控阵检测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对促进光机电技术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工程意义。


三、课程设置(请严格按照相应专业学位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必修课

必修

0020024

公共英语

64

3

1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48

3

1

考试


002903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考试


002906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1

考试
















必修

5925017

光电检测技术(硕)

32

2

1

考试


5925018

智能材料与结构

32

2

1

考试









专业选修课

5926049

计算机控制系统

32

2

2

考查


5926050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2

2

2

考查


5926053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32

2

2

考查


5926055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

32

2

2

考查


5926057

智能仪器与系统设计(硕)

32

2

2

考查


5926058

工程伦理

16

1

1

考试

必选

5926060

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32

2

2

考查


5926062

机械系统分析与综合(硕)

32

2

2

考查


5926103

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32

2

2

考查


12400005

不确定度理论

32

2

2

考查



机器人感知与控制

32

2

2

考查

新增

12400007

无损检测新技术

16

1

2

考查



智能仪器案例专题

32

2

2

考查

必选(新增)

5936000

专业实践

128

8

4

考查









公共选修课

0029025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16

1

2

考试


0029048

红色文化

16

1

2

考试









创新创业课

5726032

“光机电算”创新设计与实践

16

1

2



0029024

科技创新思维

16

1

2



0002021

创新创业领导力开发

16

1

2



12700058

创新创业基础

16

1

2



12700059

网络创新与创业

16

1

2



0029041

现代管理艺术

16

1

2



0029006

数学模型与应用

16

1

2



0029040

古典诗词赏析与创作

16

1

2



15300014

知识产权诉讼实务

16

1

2



体育美育课






















开题报告



3



中期考核



4



学术活动






实践环节






注:双语教学课程请在“备注”栏注明。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注明开题报告完成学期)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精读至少4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应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评述。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叙述。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要求在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结束前完成。


中期考核:(注明中期考核完成学期)

1、思想品德及学习态度考核: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及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2、学科系统知识和课程学习与成绩考核:考核研究生掌握学科系统知识情况。根据个人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审核。要求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

3、科研进展情况及科研能力考核:对研究生参与文献阅读、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考察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掌握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技能与方法。

要求在第二学年的季学期结束前完成。

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发表论文数量之外,在学术刊物多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访学、国际会议、国际暑期学校、国际实习等),按照学校规定折抵学术活动或者学分。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撰写,对于立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按照学校规定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与奖励。

实践环节:

专业型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工作量不低于30学时,同时,必须参加一定量的工程实践活动,工作量不低于120学时。实践性环节,建立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机制,确保实践效果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深入参与企业项目,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主动寻找与企业合作项目,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完成。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和相应奖励。

专业型硕士生学位论文来自工程实际,研究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且全程参与产品样机测试或系统调试达到设计目标要求,凭转化企业证明材料,可自动获得实践环节学分。

免修政策:通过国家注册一级计量师考试,可申请免修专业选修课一门(不超过2学分)。

五、学位授予标准


1、基本知识: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科和艺术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测量与控制、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及系统与控制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具有仪器仪表、机械电子、传感与控制、光学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仪器仪表工程相关领域的设计、研发、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相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设备应用与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3、实践训练:

硕士生在学期间参加和完成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4、基本能力: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和艺术基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掌握电、机、光、控等相结合的现代仪器仪表研究和开发能力,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研发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应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方向、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题真做,解决复杂工程难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论文规范要求必须采用学术性论文格式。

3)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或主持的工程技术应用总结。

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正文的篇幅约3万字以上,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6)课题进行过程中,研究生应能正确地选择与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来完成研究工作,并定期提交研究报告。

7)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翔实;研究过程及论文结果应能表明研究生已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8)论文应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所得出的结论严谨科学。

9)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严厉禁止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