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日期: 2017-06-22

 

机械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具有机械工程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 
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实验手段,在本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依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车辆工程等不同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工程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工作。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坚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有较强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对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方向有较深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能力,在本学科内具有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本专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软件工程、CAD/CAM概论、先进制造技术。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特种加工技术、脉冲电源技术、数控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制造资源计划、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逆向工程技术、数字化设计、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数据库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制造专题讲座。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机电系统分析与综合。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数控技术、逆向工程技术、机器人技术与视觉、微型机械导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概论、机械工程前沿专题、谱分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软件工程、CAD/CAM概论、现代设计方法。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机械系统分析与综合、表面技术、摩擦学原理可靠性工程、质量工程学、流变学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前沿讲座、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高等机械学、人机工程学、微机电系统概论。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车辆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系统、深入地掌握车辆工程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现代汽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科学研究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作风实事求是、持之以恒;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查阅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技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科学研究。毕业以后能够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工作,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汽车噪声与振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械最优化设计。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车辆现代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有限元方法、汽车车身结构分析、汽车碰撞安全与仿真、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汽车专业英语、车辆动态仿真技术、CAD/CAE/CAM应用技术、汽车及其动力发展前沿、系统建模与仿真。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应具有本学科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和技术;掌握必要实验技能,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创造性成果。培养从事材料加工、机械、电子、模具、塑料等行业的生产第一线部门,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现代设计方法、弹塑性力学、材料物理基础。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流变学原理、现代模具设计技术、材料加工计算机模拟、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实验应力分析CAD/CAE/CAM应用技术、模具现代制造技术、冶金传输原理、材料制备新技术、系统动力学、近净成形技术、现代材料加工技术与应用、复合材料、逆向工程与快速制模、材料成形性能、前沿讲座。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工程热物理(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本学科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概括;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创造性成果;培养从事能源、热力发动机、制冷与空调工程技术、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热物理量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试验研究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为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学。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计算机软件基础、制冷与空调新技术、内燃机排气净化、传热流动的数值分析、现代光学测试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计算机模拟、内燃机燃烧学、传热实验研究原理、热工测试技术、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工程光学、激光原理、空气调节、学科前沿讲座。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适应范围广,其涵盖的范围有制冷方面的设计、新产品开发、空调设计、运行管理等。为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
二、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制冷及低温系统计算机模拟、制冷与空调新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等。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1)制冷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2)暖通空调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工作;
(3)科研所、设计院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研究、设计和教学工作。
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热力发动机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试验研究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为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
二、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内燃机燃烧学、内燃机排气净化、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等。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1)发动机行业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
(2)汽车行业从事有关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
(3)科研所、设计院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教学工作。
 
动力工程(硕士、学制:二年)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模拟、热设备及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内燃机燃烧、内燃机节能、制冷空调应用新技术、制冷空调节能技术、能源评估及合同能源管理等,培养能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技术研究、技术管理、应用开发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内燃机燃烧学、内燃机排气净化、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等。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1)发动机行业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
(2)汽车行业从事有关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
(3)科研所、设计院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教学工作。
精密仪器及机械(硕士、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所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机、电和控制等多学科的综合特长,拥有在精密机械、智能微系统、智能仪器、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等多方面独立开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适合于在精密仪器及机械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智能仪器与系统设计、智能材料与结构、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机电系统分析与综合、现代设计方法、机器人技术与视觉、微机电系统概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谱分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制:二年)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所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机、电和控制等多学科的综合特长,拥有在精密机械、智能微系统、智能仪器、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等多方面独立开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适合于在精密仪器及机械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依据精密仪器及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三、适应的工作部门和项目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